我不要面子的啊?!——男士面膜可还行?
在护肤品这一方面,男性和女性最大的差异在于,他们对于产品的最主要诉求不同。女性皮肤较为细腻,追求的功效更多的是补水保湿、美白祛斑等等,而男性皮肤角质层更厚,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油性足,所以控油是男性对护肤品最重要的要求。
我们可以发现,现在针对男士推出护肤产品的品牌越来越多,水、乳、霜、膏、喷雾等等,都正一点一滴地向市场迈进。不过相比于在前几年爆发、近几年已久迅猛,甚至可能体量已经超过国外品牌的品类面膜来说,却似乎一直停滞不前。
男士面膜,可会成为热点?
潜在的市场需求
一位经常使用面膜的消费者告诉记者,他从大学的时候就开始使用面膜了。最初的时候就是根据网上的推荐,什么面膜火就买什么,国外品牌用过森田、美迪惠尔还用过我的美丽日记,国产的品牌用过膜法世家和一叶子。
而问及购买渠道,他表示:“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是在屈臣氏购买的,只有膜法世家是双十一打折的时候在网上买的。平时几乎不在网上看这些信息,实在是太多太复杂。”也因为平时很少在网上了解这些信息,使得他耳根子特别软。“是的导购推荐什么就买什么,反正我自己也不懂,她们的意见还更专业些。”
以前记者在采访一位BA的时候,那个BA就曾和记者说,在店里,不怕碰到完全不懂的人。因为完全不懂的人对BA的依赖性更强,基本上对顾客的皮肤做一个预判或者消费者说一下自己的主要诉求,直接推荐产品,成交率非常高。
上游的空白
尽管男性消费者对护肤的需求越来越高,但是大部分品牌方的对其的看中却并没有在这一方面得到体现。
在购物网站上搜索,现在有出单独专属于男性使用的面膜品牌寥寥无几。除了男士三大“巨头”——欧莱雅、妮维雅和曼秀雷敦之外,就只有一些男士护肤品牌诸如高夫、杰威尔等一些品牌有做,SKU少、销量低、体量小。而据一位代理商透露,曼秀雷敦的面膜线并非曼秀雷敦本企业生产。所以“三大巨头”其实只有俩布局了男士面膜。
线上反应不强,线下就更冷淡了。记者走访了一些二三线城市的专营店,发现,相较于广东上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,这些地方日化店(大型连锁之外)在男士产品的比重上,还相对较低,品牌数量也不多,品类就更少了,很多小门店就只有洗面奶,有水乳护肤的都不算很多。
“二三线城市的男性消费者主要的购物渠道还是在商超,并没有转移到CS店当中,所以,市场表现并没有很好。”美共体的王双路告诉记者:“西部消费者的消费意识相对东部较为发达省份要落后很多,所以现在还处在不稳定的消费者教育阶段。不过,可以肯定的是,假以时日,一定会有爆发式增长。”
“直男们”的隐需求
消费者有需求,代理商看好,可是品牌怎么就不做呢?某护肤品牌销售经理王建兴一语道破:你觉得消费者有这方面需求,不错,是有的,但同时,现在已有的面膜品牌,甭管是否男女通用,已经很能够满足男性消费者的需求了。
在走访市场的时候,记者也看到有男性消费者到店中询问面膜。美导直接向其推荐了某品牌的一盒面膜(粉色),在该消费者表示好像那款面膜是否较适合女士的时候,美导拿出了另一款黑色的面膜,简单询问功效之后就实现了成交。
WHAT?这么容易?
是的,之前那位消费者也表示有过这种经历。“在店里面购物的时候,面膜区总是会有很多女生,如果要买的话,不大好意思在那边一直询问,所以基本上都听导购推荐,购物习惯和女生差挺多的。不过一般他们都会介绍这种面膜都是男女通用的,所以也不觉得有什么。”
不过尽管像他这样的“直男们”开始尝试接触洁面之外的护肤产品,但是选品上,依旧有着自己的“最后的坚持”
:
1:颜色不能太花花绿绿,最好和常见的黑灰色能够凸显质感的洁面产品一样,拒绝小清新,粉色系几乎零容忍。
2:最好不要有小鲜肉代言,至少,面膜的包装纸上,不要出现他们的个人形象,因为并不会有代入感。
3:如果可以的话,希望店中能有一些专门为男士提供的面膜品牌,这样一定毫不犹豫购买专用面膜。如果没有的话,尽可能或者在男士区域摆放一些面膜。
的确,有数据显示,在20-30岁范围内的男性会因为“更有针对性的产品”购买全新化妆品,在31-45岁的区间内这一数据达到了67%,为最重要因素。紧随其后的两个因素是“新的产品品类”以及“新的产品状态”。可见,男性消费者在购买时的目的性较强。但是市场上能够承受他们“目的”的产品却少之又少。
在面膜都厮杀得快成死海的时候,彩妆开始当道,可是现在,男士彩妆都被认为是下一个风口了,为何面膜还总是默默无闻?
全部评论0条
登录后可查看评论